Q3增幅較Q2小,帳面上見不到恆指燈尾。
(上個月寫完季結,但唔小心刪除咗,今天重新整理資料)
長線收息其中一個小的組合分類。
持股是這11隻股票,以2025 Q3收市價計, 總值比例圖。
總值變化(同前一季 最後一天收市價計算)對比資料.
Q3
期內盈富基金價位從$24.52上升至$27.52,增長12.235%。
這公開組合總值相對上季輕微上升升2.681%!
Q3收取長和,中電,匯豐,恒生,領展,中移動,長實的派息,帳面增加4.472%。
| Period | Start | End | % |
|---|---|---|---|
| Q1 | 31-Dec-2025 | 31-Mar-2025 | 9.084 |
| Q2 | 31-Mar-2025 | 30-June-2025 | 9.667 |
| Q3 | 30-Jun-2025 | 29-Sept-2025 | 2.681 |
| Q4 | 30-Sept-2025 | 30-Dec-2025 | - |
| YTD | 31-Dec-2025 | 30-Jun-2025 | 22.836 |
| 2800 | 31-Dec-2025 | 30-Jun-2025 | 36.373 |
Q1-Q3年整體計算包括派息,帳面增幅28.46% 。這9個月已收取全年派息的86.78%,估算整體回報去到年尾跑輸恒指升幅。
如果加埋非公開部份,Q3 有十多隻股票有息收,但這季相對上年少收17.52%。
後記,如從6月1日到10月28日收市價計算,這組合變化是7.5538%,加埋派息所得增幅同盈富基金相差不太遠!
請教下,
ReplyDelete小弟恆生都有貨未走,
鞭兄係咪打算揸到最後俾大象收就算?
摽兄,小弟在外遊中,回覆稍遲,敬請見諒 🙏🏻
Delete關於資金安排,確實在等收款!
1. 因為最後幾元,堅持收取現金更穩妥,幾乎沒有風險。
2. 若考慮轉投其他,目前一時之間也想不到特別值得入手的選擇;加上恒生指數現處相對高位,更令人猶豫,難以抉擇。
3. 手上持股數量不算少,若要重新配置,需花較多時間審慎評估——目標是盡量避免重大錯誤,小錯或許難免,但務求把風險控到最低。
感謝鞭兄抽空回覆!
Delete上述前2點有同感,第3點小弟都煩惱緊。
本身係呢次升市,要獲利離場嘅都基本部署完成曬,
資金又尚算充裕,港幣定期又唔多吸引,
而且定期通常3個月或者半年先有比較好回報,
拆開做定期,減低急錢風險又有D煩。
控制風險到最低,
有諗過將閒置資金嘗試買入美國國債,
但奈何完全無買債經驗,所以仍在紙上談兵中,
唔知鞭兄有無相關點滴可以分享下。
可以的話,留底張牆紙實物留念,好快開始無紙證券!
ReplyDelete呢樣真係無諗過,攞實物作為紀念的確值得諗諗。
Delete多謝提醒!